时间:2023/3/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怎样判断得了白殿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50851.html

年9月27日的下午,北京中南海正在举行一场盛典——新中国首次授予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仪式。

只见一名名身经百战,为中国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高级将领,从毛主席、周总理手中接过了金光闪闪的军衔和勋章。

在这些叱咤风云的将帅之中,只有一位女性。周总理亲手将少将军衔授予她,并握住了她的手:“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李贞此时的心情也异常激动:这次军官授衔,她是全军女兵唯一的代表;而且,她的丈夫也在此次授衔之列,他们是千余名开国将帅中唯一的“夫妻双子星座”!

一、6岁当童养媳,18岁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年,李贞出生于湖南浏阳县,在家排行第二。

这是一个贫苦的家庭,仅有两亩薄田,几间草房,这个家庭的夫妻俩一连生了5个女儿,当看到第六个孩子还是女儿时,丈夫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当李贞6岁时,家里实在养不活这么多孩子,父亲李广田就把她送给当地一户姓古的人家当童养媳。

当童养媳的日子并不好过,每天早上起得早,晚上睡得晚,提水、砍柴、洗衣、做饭,样样都得干,“丈夫”脾气暴躁,稍有不如意就对她又打又骂。

除此之外,小小年纪的李贞还担负着照顾另一个孩子的任务,这个孩子是“丈夫”嫂子的孩子,比李贞还大一岁,但每次出门还要李贞背着。

生活在这样的苦日子中,李贞不是没有想过逃离,她曾经约上几个和她遭遇差不多的小姐妹一起逃跑,但最终还是被追回去,继续挨打受骂。

李贞就这样在古家待到了18岁那年。

那是一个春天的晚上,李贞的姐姐赶到古家,找到妹妹,悄悄地对她说:“咱区里来了共产党,还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妇女翻身解放的时候到了,我们要跟着共产党闹革命。”

“革命”这样新鲜的字眼,李贞之前没有听过,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但姐姐的话中提到了“妇女翻身解放”,那就意味着能脱离苦海,那还等什么呢?就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去!

第二天,姐姐就带着她来到了妇女协会的报名地,接待的同志一听她是童养媳出身,当即就同意让她加入。

在填入资料的时候,接待的同志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啊?”

李贞脱口而出:“旦娃子。”

接待的同志愣了一下,握着笔问她:“这是个小名,你的大名呢?再说你也不姓旦啊!”

李贞也愣了,从小到大,无论是父母姐姐,还是亲戚邻居,包括古家人,都是叫自己“旦娃子”,她没有别的名字了。

“那就起一个名字吧!”那个同志说。

李贞在心里想着,叫什么名字好呢?突然,她想到了曾经听过的一个词——忠贞不渝,说的是忠诚不改变的意思,现在参加革命,加入妇女协会不就是要求要忠诚不改变吗?

于是,她试探着问道:“叫李贞怎么样?”

接待的同志觉得这个名字很不错,于是很快就在名册上写下了“李贞”两个字。

从此,18岁的旦娃子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李贞。

当古家人知道自己家的童养媳居然剪掉头发,参加了革命,惊得目瞪口呆。但比起惊讶,他们更害怕被连累,于是很快就给了李贞一纸休书,和这个“革命党”脱离了关系。

二、白色恐怖面前不低头,刀下留人救下一名“中将”

年的“四一二政变”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也笼罩着湖南的城乡。

湘鄂赣边区特委妇女部长李章被杀害、暴尸,女共产党员易维五被斩首示众,李贞也上了敌人的通缉名单,她只好躲进了湘赣边界的深山密林中。

躲了一阵之后,李贞实在是思念和她一起并肩作战的同志们,于是在一个深夜,她趁着夜色跑回了家。

母亲看到女儿回来了,抱着她痛哭:“你还活着啊!最近风声紧,还是到外面去躲一躲吧!”

几天后,一个自首分子听说李贞回来了,跑来劝李贞也去自首。李贞怒斥道:“我入党宣誓时就说了,绝不叛党,你忘记了入党时说过的话,我可没忘记!”一席话说得自首分子羞愧而去。

母亲见此情景,又劝李贞:“有人知道了你的行踪,你还是快走吧,只是要记住,一人做事一人当,你可不要出卖自己人啊!”

当天夜里,李贞再一次离开家,踏上了躲藏之路。

此后的日子,李贞挎着竹篮,装扮成逃难的农村妇女,四处寻找隐藏的共产党员。经过多日的奔波,她终于联系上了几名共产党员。不久,他们又和上级党组织接上了头,这让李贞像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一样。

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李贞也带领党支部的同志投入战斗,策应部队,打击敌人,坚持斗争。

游击队的同志们缺乏武器,浏东特委书记王首道经过多方努力,找到他的同学——平江游击队的罗纳川,要到了20支枪。

枪发放给游击队员们后,战士们都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着这来之不易的武器。没想到,一名叫杨梅生的游击队员却在一次战斗中弄丢了自己的枪。

杨梅生丢枪的事很快传到了士兵委员长李贞的耳中。这可怎么办?要知道,当时士兵委员会有一条大家一致举手通过的纪律:谁丢枪就枪毙谁!

一边是同生共死的战友,一边是组织铁的纪律,怎么办?作为士兵委员长,她也不能违反组织纪律,但真的要枪毙自己的同志吗?李贞陷入了两难。

左思右想,李贞想到了一个主意,她找到队长李石雄:“枪是很宝贵的,但一个忠诚战士的生命更宝贵。马上就要打仗了,就让杨梅生戴罪立功吧!”

经过李贞做工作,李石雄最终同意了李贞的建议。

在接下来的一次奔袭国民党联防队的战斗中,杨梅生表现得异常英勇,他一个人就从敌人手里夺取了三支步枪和一把马刀,弥补了游击队的损失。

后来,这名叫杨梅生的战士在革命斗争中一步步成长起来,先后担任红三师师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湖南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并于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直到晚年,杨梅生将军也没有忘记李贞当年“刀下留人”的恩情。

杨梅生中将

三、两次痛失孩子,终身未育却儿孙满堂

在李石雄、李贞等人的带领下,浏阳游击队日益壮大,革命的烈火越来越旺,这也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

湖南军阀何健命人带领一个团,以及当地的联防军、团防军,气势汹汹地从长沙直扑浏阳游击队阵地,企图将浏阳游击队一举“围剿”。

游击队员们利用有利的地形,顽强地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过了两天后,枪声稀疏了。队长李石雄考虑到李贞当时已有四个月身孕,便让她和几名游击队员先行撤离。

但李贞坚决留下来:“我是共产党员,应该让地方干部和群众先撤。”

在李贞和党员唐继芬、分队长吴忠的带领下,游击队员们掩护地方干部群众突围。结果在突围中,遭到了敌人疯狂的机枪扫射,大多数游击队员壮烈牺牲。

到了晚上,只剩下李贞和几名游击队员了,而此时敌人燃起火把开始搜山。

李贞临危不惧,带领仅剩的几名游击队员继续顽强抵抗,子弹打光了,就搬起石头朝敌人头上砸去。

然而不久后,李贞等人还是被从后山偷偷爬上来的敌人围住,退到了悬崖之上。

此时,敌人高声叫喊着:“抓活的,抓活的!”

一面是正往上冲的敌人,一面是悬崖峭壁,李贞此时没有过多的犹豫,她对仅剩的4名游击队员说:“不能让敌人抓活的,往下跳。”说完就纵身跳下了悬崖……

游击队员们也跟着一个个跳了下去。

五女跳崖

当李贞醒过来的时候,天还是一片漆黑,她只知道自己被卡在了悬崖边的树丛中,她试着想爬起来,奈何根本用不上力气。

又不知过了多久,李贞终于恢复了一点体力,她刚挣扎着爬起来,就见血顺着她的双腿间流了下来。

李贞意识到自己流产了,朝旁边一看,一个已经成形的胎儿静静地躺在乱草丛中。

李贞爬过去,双手捧起那个孩子,看了又看,那是一个男孩,但是身上已经凉了……李贞看着这个在自己的身体里待了四个多月的骨肉,心中涌起无限的母爱,任由泪水肆意地流淌。

就这样,李贞失去了第一次做母亲的机会。

跳崖的四名游击队员有两名已经牺牲了,流着泪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后,李贞在另两名幸存战友的搀扶下,咬着牙坚持走出了崖底。

在一名老乡家中短暂地休整了之后,他们又继续赶路,最终,他们逃出了敌人的魔爪,回到了游击队。

年底,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万里长征。

李贞是怀着身孕长征的,她从湖南桑植出发,一路上靠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重重困难,渡过了金沙江、大渡河,翻越了好几座雪山。

在过草地的时候,怀孕七个月的李贞早产了。但当时红军严重缺乏粮食,李贞身体没有恢复吃得又少,奶水根本不够,孩子饿得嗷嗷直哭。

战士们不忍心看着孩子挨饿,将自己仅剩的一点点青稞面送给李贞,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最后,还没有走出草地,孩子就夭折了。

李贞又一次痛失孩子!更严重的是,这一次生育时条件极其艰苦,李贞的身体没有得到休息,而且草地上又湿又冷,这使得李贞病痛缠身,永远地失去了生育能力。

对此,李贞觉得有些对不起丈夫,但丈夫甘泗淇总是安慰她说:“我要的是爱人,不是孩子。”

李贞一生再也没有生育,但后来她却儿孙满堂——因为她和丈夫用自己的工资抚养了20多个烈士遗孤。

对于这些孩子,李贞像对待亲生的孩子一样,将无私的全都给了他们。

四、“寒酸”的女将军,留下的遗物让人泪目

建国后,大批女军人转业,李贞向军委写信表示想继续留在军队工作。彭德怀在一次军委例会上说:“像李贞这样的女同志,再有10个、20个,我看也可以留在军队工作。”

年为全军军官评定军衔时,鉴于李贞的德、才、资各个方面的情况,军委批准将李贞的军衔定为少将。就这样,李贞成了全军唯一的女将军。

李贞和丈夫甘泗淇上将

尽管当上了将军,但李贞从不以权谋私,用自己的权力为养子养女们的事开“绿灯”。

孩子们小的时候,有的上学很远,路上需要换车,李贞就给他们车费,让他们自己坐公共汽车,绝不允许孩子们坐单位配给她的公车。

孩子们长大后参加工作后,李贞也不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关系,将工作调到条件好一点的单位。

李贞还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战争年代条件艰苦,我们是依靠老百姓的支持才走过来的。如今条件好了,我们不能贪图享受,更不能忘了老百姓。”

李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有几年,她住在香山脚下一个破旧的四合院里,那个四合院年代久远,设备很差,一到冬天,屋子里冷得像冰窖。

这样的屋子里怎么御寒呢?李贞自有办法。

她把老战友送给她的一张狗皮褥子铺在床上,再穿上一件棉大衣,脚上穿一双笨重的帆布大头鞋,膝盖上放一个热水袋,“全副武装”地在家里办公。

这样的住处洗澡自然也成问题。李贞就开始“打游击”,利用进城的机会,这次到这个战友家洗,下一次到另一位战友家洗。

领导看她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多次劝她搬到城里去,她就是不同意。组织上要给她添置一些家具,铺上地毯,她就说:“一条地毯需要很多钱,你们还是把钱用到军队的建设上去吧!”

年3月11日,李贞——这位参加革命64年的女将军,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

人们在整理她的遗物的时候,发现这位女将军的遗物简直可用“寒酸”来形容:

一个用了整整40年的旧行军箱,4把用了15年的旧藤椅,一台用了14年的单门电冰箱,元人民币,元国库券,还有战争年代留下来的两根小金条。

就是这样一些遗物,李贞还在遗嘱中将它们都捐了出去:两根金条分别捐给自己和丈夫的家乡,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存款一分为二,一半交党费,一半捐给北京市少年宫。

看着这些遗物和遗嘱,在场的亲友和工作人员都失声痛哭:这位为革命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将军竟是如此两袖清风!

结尾

李贞——我军第一位女将军,她虽然故去了,但她为革命所作的贡献,她的高尚精神和品质,将如同不灭的日月,永远昭示后人。

百战戎装巾帼将,

历尽沧桑不老松!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35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