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治疗白癜风选择哪家好 http://www.wzqsyl.com/m/

一代大文豪苏轼曾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在古代

“竹”是君子的代称

因此,文人画竹

诗人咏竹,雕刻家刻竹

而匠人则是编竹

灵动鲜活的指尖艺术

实用的竹篮、典雅的花器、古式的竹笠、精巧的玩具……走进老吴竹编铺,一股淡淡的竹香,沁人心肺。视野所及处,都是琳琅满目的竹器用具,交织着繁复多变的纹样,让人叹为观止。这些竹制品都出自手艺人吴连荣之手。记者见到吴连荣时,他正坐在一只低矮的板凳上,手握一把篾刀埋头工作。一截截大小不一的竹材在他手中不断打磨、变化,不一会儿工夫,一只竹篮的雏形就出来了。周围的村民对老吴的竹编技艺是赞不绝口,“说起老吴,他是我们村里传统竹编业的元老级人物,不少业内师傅都知道。因为他编出的竹制品不仅造型美观,而且结实耐用,我们平时都称他为‘吴师傅’。”吴连荣并不是一个很健谈的人,但是每当提到竹编,他就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当年,由于家境不好,为了讨生活,我13岁的时候就拜罗菊英为师,学习竹器编制技艺,开始了篾匠生涯,也曾经历了设摊、入社(手工业社)和私营的从业过程。”吴连荣说道,现在算起来,自己和竹编已经打了59年的交道。“这里的每一件物品从前期的材料准备到后期的制作都是我亲自操刀的,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很复杂,从挑选竹子开始,我就要根据物品的种类,选择相应的竹子。比如说做篮子要毛竹;工艺复杂的编织就要用小竹;制作凉席就会对竹子要求非常高,需要质地比较软的。”吴连荣告诉记者,选好竹子后,还要利用不同的工具将原生的竹子进行劈、削、刮、磨四大工序,才能得到可以用于竹编的竹条。此外,编织的过程也是很有学问的,一个看似普通的篮子其实蕴藏着十几种不同的编织技艺。说话间,只见吴连荣拿起弯刀,在竹子上下来回刮磨,去除表面青质;篾刀开边,遇到竹节,稍稍用劲,“啪”的一声,竹节就平了;敲打柴刀刀柄,断开纤维;再用刀片去除竹肉,保留最外层竹片;薄刀修边,两三次过后,竹片基本上薄至1毫米,长度厚度根根精准齐平,令人惊奇。丝丝缕缕的竹条,在他的手中,幻化出种种形态,将自然之美浓缩在纵横之间。“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走的,只要你眼睛看得到的,我都可以用竹子编出来!”正是源于几十年技艺的磨练与沉淀,老匠人心中有着满满的底气和自豪。

坚守苦行当乐在其中

吴连荣告诉记者,劈篾是竹编的基本功。俗话说:“千学万学,不学篾活;磨破衣服,割伤手脚”,从这句话中看得出篾匠活确实是个苦行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打磨,苦了吴连荣的一双手,十根手指伸出来可谓是沟壑纵横,到处都能看到细小的疤痕。“这些都是在破竹时被锋利的竹篾割出来的,旧伤未愈又添新疤,有时毛刺不小心扎进手里,疼得眼泪都掉下来。”吴连荣说道。但他咬牙坚持,悟性较高又肯吃苦的他,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术,做得一手好竹器。在吴连荣的心里一直藏着一句老话,这句话也是当年他刚入行时,师傅告诉他的。师傅说,工头工尾藏着金,篾匠没有闲日子。如今一晃眼,半个多世纪的光阴匆匆而过,吴连荣秉持着对传统手艺的坚持,仍然坚守在街头巷尾。“削竹、刮青、劈篾、分层、编织……这些步骤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容易,靠的是一双巧手和自己的韧性。没耐性的人光削竹就做不下去了。”吴连荣说道,竹编手艺是他这一生最骄傲的成就,做着自己得心应手的工作,即使再忙再累,他也乐在其中。一上、一下、穿入、拉出……竹片纵横交错,交织成灵动的方格图案,尽显江南灵秀之气。粗大的毛竹被拉成细细的竹条,薄如纸片;纤细的竹条上下翻飞,经纬交错。经过吴连荣的一双巧手,竹子的生命与风雅被延续到每一件精致的竹器中,同时也蕴含着手工的“温度”。如今,除了继续编织器物外,吴连荣还当起了老师,跟他学习竹编的小孩络绎不绝。“在有生之年,我想把竹编技艺传给更多愿意学习的年轻人,为竹编技艺的传承和竹编文化的保护尽一点力。”吴连荣说。采访结束后,他又急忙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开始劈竹、凿孔、嵌接……禾点点记者朱葭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62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