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日前,梅村街道大踏渡村基本完成拆迁,这个有着年历史的村庄即将成为历史。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从此各奔东西,大家心里最割舍不下的,还是那份邻里情。上个星期日,大踏渡村村民们冒着严寒齐聚一堂,希望借这顿“散伙饭”留住乡愁。

雪后的清晨,异常寒冷。六点不到,王虎金和十几位村民已经早早来到聚会地点扫雪除冰,这是村子里唯一剩下的房子,下雪前,木园堂就已在空地上搭好了地方。他们有的拿铲子,有的拿木板,卖力地干活,好给后面的大部队开出一条路。“不用招呼,大家会自觉地来帮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是村里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了。”王虎金是梅村实小的老师,他记得,村子从年起开始拆迁,最早的已经搬出去15年,大部分村民早已不在这儿住了。但是这次村里德高望重的王国平老人发出聚会的邀请后,大家一呼百应,从四面八方赶来赴约。

九点多,村民们陆续来了,最年幼的抱在怀里,最年长的坐着轮椅。多年不见的老邻居,握着的手久久不放。人齐了以后,王国平带着大家一起祭祖,村里人都姓王,大家是一个老祖宗。这个村庄已经有年历史,家谱显示,明朝中期,他们的老祖宗一支从南方泉迁到梅里湾桥,第十三世时搬到离湾桥三百米的夹蠡河北岸,修仓库、建码头,并取名大踏渡村,代代定居下来,至现在已有三十四世。“我们的村风是勤劳守法”,86岁的王锡春老人是主持修族谱的元老。他说,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竹林,除了种田之外,还经营各种副业,编竹篮、栽桑养蚕,日子过得比较富足,建国以后从来没人因为作奸犯科进过派出所。

“更难得的是大家之间的情谊,一户有事,户户帮衬。”王国平说,村里共有人,他一户一户人家打电话通知,当天到场的有人,除了身体不适不宜出门的之外,能来的都来了,在这样的冰天雪地,实属不易。“想想我们的村子就要没有了,就惦记着留个最后的纪念。因为拆迁时间长,村民们分散在不同的小区,往来渐渐少了,小辈之间也不太认识。”说起自己的初衷,王国平觉得特别简单也特别无奈,冲着这个想法,他和同村的老板王建中各出一万五千元,摆了二十桌,请全村人吃一顿散伙饭,拍张集体照。

席间觥筹交错,镜头中的村民们都带着笑容,与周边拆迁过后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按照规划,这里今后将打造成一个湿地公园。尽管村子将不复存在,有几样古物却会保留下来——村口那个清朝的水井和夹蠡河岸的踏渡。“这是我们村子的见证”,王国平说,码头踏渡本来有8-10米长,现在只剩下一点遗迹,未来他们将出资修复,此外,村口的那座小桥也被命名为“大踏渡桥”,供后辈铭记祖地,留住乡愁。

(晚报记者王晶文/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33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