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有治疗白癜风的偏方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199.html

魏晋风度,立刻会联想到清峻通脱,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令读书人向往、崇敬。

魏晋名士已经超出其时代,成为士大夫“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象征。

魏晋风度,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中一种审美理想。

那么,魏晋风度究竟是什么样的风度呢?

竹林七贤——图片来自百度

要说魏晋风度,就不能不提嵇康。

嵇康太有名了,嵇康之后,说嵇康的人太多了,一直说到今天,都把嵇康说烦了。嵇康实在不愿意让瓜众们再说来说去了。可是我们梳理魏晋南北朝,嵇康是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不说不行啊。

那就说吧,咱尽可能的挖点实料,找点别人没怎么说过的说。争取能把嵇康说的立体、说的全面。

嵇康家本不是姓嵇,而是姓奚。祖籍居住在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上虞),其曾祖父后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郡。因为会稽时住在嵇山,所以到谯郡后就改姓嵇。谯郡,是曹操的故乡,曹魏龙兴之地。

嵇康的父亲嵇昭,官至治书侍御史。嵇康的兄长嵇喜,早年即以秀才身份从军,后历任太仆、扬州刺史、宗正等职。嵇康是曹丕时代——黄初五年(年)出生的。

《晋书》记载嵇康有奇才,说他没有老师教,就能够博览群书,而且不光读的快读得多,还能有自己的阐述、挥发。

这应该就是孔子所谓“生而知之者”吧。

孔子把人的学习能力分为四档:“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而孔子自己“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是说自己的学问都是因为喜欢古典文化所以孜孜以求学来的。

由此可见,嵇康天分有多高。

图片来自百度

不光聪明,嵇康还帅:“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嵇康的帅还不属于“我知道我很帅,帅的很无奈。太帅了万人爱,不是自恋怎么办?”人家嵇康的帅帅在“我很帅,那是你们的认为,和我无关”。所以嵇康“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他的眼睛一定是半张半合的,他的眼神一定是望向远方的,他的面容一定是似笑非笑的,我天啊,这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存在啊。

因为他的哥哥嵇喜在朝为官,所以,给他创造了条件,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读《老子》、《庄子》,还因为谯郡人的缘故,再加上他有“龙章凤姿”,所以迎娶了沛王曹林的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按照惯例,驸马爷都被封为中散大夫,没有实职,不用上班,占个编制,领份工资。

嵇康很会弹琴。传说,嵇康年轻时曾经在洛阳西边一带的山区游览,夜晚,在半山腰的华阳亭把酒临风,自得其乐,于是,取过琴来,即兴而弹。到了半夜,忽然有一人飘然而至,自称是古人,被他的琴声所吸引而来。嵇康也不为意,同他侃侃而谈。两个人越说越投机,那人干脆取过琴来,亲自鼓了一曲,声调绝伦。把嵇康也听得灵魂出窍。这就是著名的《广陵散》。

嵇康不仅弹奏的好,人家自己还会作曲。作品有《风入松》《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至今流传。

《风入松》还成为词牌名,到了宋代又重新广大。有个传说还被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引用:说的是南宋太学生俞国宝在断桥边一家小酒肆就着湖光山色喝酒,酒至九成,豪气上涌,提笔在酒肆墙上填词一首,其中有两句“明日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高宗皇帝微服私访,看到这家酒馆好,也进来喝酒。看到了墙上的词,也觉得不错,说,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于是提笔改了四个字,“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意境立刻迥然开阔。

这首词的词牌就是《风入松》。

别以为词是用来朗诵的,古人作词是要唱出来的,用词牌的曲调,唱新作的词,所以才叫填词。

风入松现在还有演奏,不知道是不是嵇康原曲了。

图片来自百度

嵇康书法特别好。唐代张怀瓘《书断》称赞说:嵇康的书法以草书最妙。看他的书法,看不出他谋篇布局,似乎就是随便一划拉,自然而然就成了一幅艺术作品。他的每一个字就好像旷野的隐士,虽然看上去平平常常,但是却有一种睥睨天下的傲然之色。所以看他的作品就好像站在深不见底、碧波万顷的湖畔,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又好像站在五岳极顶,放眼万里风光无限。“叔夜善书,妙于草制,观其体势,得之自然,意不在笔墨。若高逸之士,虽在布衣,有傲然之色。故知临不测之水,使人神清;登万仞之岩,自然意远。”而唐代的韦续也在《墨薮(sou)》中说:嵇康的书法,乍一看,就好像醉八仙,歪歪斜斜,似乎没有一定的章法,全凭自然。仔细看,可以看出就像群鸟起飞,都是遵循一定定势的。“嵇康书,如抱琴半醉,酣酒高眠。又若众鸟时翔,群乌乍散。”

嵇康绘画也很有成就,只可惜已经失传了。只是在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集载,其时有嵇康的《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

可见唐宋时期,嵇康已经圈粉无数了。那可是唐宋啊,和唐宋人相比,后世全是文盲。当然民国例外。

魏晋时代围棋已经成型了,不知道嵇康棋艺怎么样,实在找不到记载。有材料的看官可以指教。

琴棋书画非但精通,而且全都是一流的高手。厉害吧?已经很厉害了。但要只是厉害到这种程度只是超一流的才子,厉害归厉害,还圈不了这么多粉。

那时候虽然没有院士制度,但是也有个不成文的法度和现在差不多,就是你得有核心论文,还得看你的核心论文有多少人引用。和现在不同的是,现在有核心期刊可以花钱买版面。那时候没有核心期刊,全在人口耳相传,被不被引用全在于你的文章蔚不蔚为大观,有钱没用。

嵇康的论文做得非常漂亮。文风犀利,泼辣洒脱,尤以散文见长,主张“心写心声不失真”。其《太师箴》、《养生论》、《难张叔辽自然好学论》、《释私论》、《明胆论》、《管蔡论》、《声无哀乐论》和《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等,既是哲学论文又是琅琅上口的美文。鲁迅曾经校订《嵇中散集》十卷。

鲁迅又不用靠论文争职称,也不用靠拉项目当院士。干这活,纯粹就是因为喜欢,觉得好。妈耶,能让鲁迅觉得好,能把鲁迅圈为粉,脑补吧,瓜众们。嵇康的文章得有多么震古烁今。

图片来自百度

光论文写得好也不大行,太严肃。人家玩曲水流觞,作的是诗词歌赋,可不听你读论文。可是人家嵇康诗词歌赋也样样拿得起放得下,而且只要出手,就是一流的。

光我说难以让人信服,咱得看唐宋大咖怎么评论的,那才算数。

黄庭坚说:“嵇叔夜诗,豪壮清丽,无一点尘俗气。凡学作诗者,不可不成诵在心。”黄庭坚还说,我们这些俗人啊,满脸都是世故,只要看到嵇康的诗,就能洗净脸上风尘气。如果再细细深研掩藏在字里行间的义理,会被提升到什么境界呢?

会被提高到什么境界呢?那么咱们先看看嵇康的著作都是表达的什么主题?

用嵇康自己的话,一言以蔽之“非汤武而薄周孔”——非议商汤、武王,鄙薄周公、孔子。

何以如此呢?

鲁迅说“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反对礼教。”

嵇康作为一代思想家,对于古代诸子百家的学说是博览多通的。他认为,儒家的六经之学由于被人篡改利用,已成为束缚人性的咒语,困扰人性的迷网。他说:六经是谓抑制情欲而导之以善。而人的天性是随心所欲才欢快。那么抑制情欲得到的善是违背天性的,随从内心的寻求得到的善才是顺从自然的。抑制违背人的心愿,随心所欲才符合自然的人性。那么从自然中就能得到善,就无须通过压制人性研习《六经》引导出,人性的本原,不需要侵犯人本性情的礼制、法律。所以被理论包装过的仁义是虚伪的,已经不是人的内心所要的了;廉让是因为争夺不下不得不提倡的,已经不是发自内心的了。——“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则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不须犯情之礼律。故仁义务于理伪,非养真之要术,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也。”(《难自然好学论》)   这段话的意思表明,嵇康认为儒家的“名教”应该出于人的自然本性。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仁义”成了虚伪,“廉让”在于争夺。因此,他不得不慨叹地说,“名教”已经“非自然之所出”了。

所以,他喊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他在《释私论》中说道:“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胸怀清明的人,心里不故作高尚;清白旷达的人,情感不被欲望所拘束;心里不故作高尚,所以能超越名教而任其自然;感情不被欲望所拘束,所以能详究贵贱而通晓事物的原理。事物原理通晓,所以行事不违反道义;超越名声拘束追随自然,所以心里不在意是非。

“越名教而任自然”,抛却礼教的束缚,实践自然无为,去过一种与世毫无牵挂的退隐生活。

为此,他访遍了洛阳周围的名山大川。除了得到《广陵散》那一次外,他还得知有一位叫做孙登的隐士,已经修成了半仙之体。嵇康决心找到孙登。

从今天的地图上看,苏门山还和太行山连为一体,周边有著名的云梦山风景区、南太行旅游度假区、云台山风景区。可以想象,那时候这片山区也应是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嵇康在这里找到了孙登。

孙登,一直被后世传为神仙。《晋书》记载,他在家乡北边的山上挖了一个土窑居住,夏天自己用草编成衣服穿,冬天则留起长发当被子盖。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有喜怒哀乐,也不同人讲话。嵇康刚去的时候,还经常问他,出些难题激他,可孙登就是不说话。

嵇康后来也不问了,各干各的,各想各的。两个人就在群山之间,在云雾缭绕之中,默默的守望着。整整三年,两个人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三年后,嵇康要走了,孙登还是不说话。嵇康实在耐不住了,不禁又问:“我在这里三年了,先生一句话也没说过。现在我要走了,难道你果真连句临别赠言也没有吗?”

孙登依旧沉默。

嵇康看实在问不出什么了,提起采药的竹篮就走下山去。这时孙登开口了。

孙登说:“你的才能太高了,可是你的性格又太刚烈,这一去,恐怕不能保全自己啊。”

嵇康仍然走了。

走到半山腰,身后响起了孙登的啸声。

啸是魏晋名士的绝技,一声长啸,是能啸出乐感、啸出美感、啸出哲理的。

孙登的啸声如清风扫松涛,如明月照大江。使山林合啸,使山风回啸。

啸声中,嵇康一步一步走下山岗。回到了洛阳。

这个时候司马家族完全掌控了曹魏政权,嵇康回到洛阳只有两个选择。

活还是不活,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23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