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4/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45.html
“励志爷爷”黄杞全的故事

  企石镇有一位“励志爷爷”黄杞全,今年70岁了,家住在企石镇博夏村。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即使白天也显得昏暗,屋里摆设简陋,不过收拾得很整洁。老人家里没什么电器,但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竹器,箩筐、竹篮、簸箕等。黄杞全编了30多年竹器,这些全部出自他的手。

  3岁时因病导致双目失明,为了让他有一门生存技能,父母曾送他去学唱盲佬歌,学成后便在周边镇街唱盲佬歌谋生。黄杞全感慨道,正是因为盲佬歌,他才走出过企石,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当初卖艺走过的周边镇街了。后来盲佬歌式微,黄杞全开始接触竹编技艺。因为双眼失明,他自学编织时全凭感觉。

  黄杞全说:“刚开始我只能靠摸着家里的竹器,感受竹器的形状、支撑骨架和篾条编织的规律,想象编织时的情景。后来动手摸索着编起来,经常是编了拆,拆了再编,如此反复多遍。”

  编织竹器要动刀动斧,这对常人来说尚且不易,更何况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为了学成技艺,他常常弄伤双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件件农家竹器在他慢慢摸索下逐渐成型,黄杞全的手艺也越来越娴熟了。

  这种小竹篮直径约10厘米,形似小碗,篮身是镂空的,呈均匀的网状结构,口沿用小篾条编扎,颇为美观精致。黄杞全说,东莞传统民俗里有一种年糕叫“贻笼”,是本土婚嫁、祭祀、春节等盛大礼俗必备的一种小吃,而这种小竹篮,正是用来盛装“贻笼”的器具。篮身镂空在粤谚里取“猪笼入水”的意思,寓意财富从四方八面滚滚而来。用竹篮盛装“贻笼”,在互送年糕时不仅美观方便,更是有个好意头。

小竹篮一天能编4只,每只卖3块

  在过去,经久耐用的竹器颇受农家欢迎,因此每逢圩日,黄杞全就会将编好的竹器拿到集市摆卖,赚点伙食费。黄杞全的编织效率不高,慢工出细活,凭着一双巧手,也能勉强糊口。但如今,纯手工编织的竹器,已慢慢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黄杞全仍然坚守着这门手艺,每天都编竹器。他现在每个月有多元的低保金、残疾人救助金和养老金,但他总是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来打发时间,二来能增加点收入。近几年,他编制的小竹篮有了固定客户,这些客户长期跟黄杞全订货。

上千竹篮滞销新的长期客户你在哪里?

  今年,黄杞全的几个大客户,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再做年糕了,他的竹篮因此滞销。

  如今,老人家的阁楼里,已经存放了上千只未卖出去的竹篮。因为担心库存越来越多,黄杞全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开工了。突然闲下来,让他有点无所适从,每天只能靠听收音机打发时间。

  为此,当地社工姚锦柱曾积极联系商家寻找销路,其中有几位商家,提出要一次性收购老人库存的竹篮,但却被老人拒绝了。黄杞全说:“那几个商家是因为同情我才买的,买回去并不实用。我想要找专门做年糕、长期需要竹篮的客户,这样来年我还可以继续编织下去,不必那么寂寞。”

  黄杞全是个命途多舛的人,但是尽管生活艰苦,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黄杞全都尽量不去麻烦别人。老人说,他一生未婚,膝下没有子女。父母去世后,黄杞全所幸得到三个兄弟以及乡邻的照顾,才不至于流落街头。对于乡邻的这份恩情,他始终念念不忘。

  黄杞全手上的编织技艺,是一天未曾荒废过,只要乡邻需要竹篮,他都有求必应。今年50岁的博夏村民黄汉堂至今仍记得,早些年博夏村里有不少水田,每逢秋收时,水田里的鱼儿肥了,小伙伴们准要去黄杞全那里定制鱼篓捉鱼。“那时候我们只要将砍好的竹子交给他就行了,不出一天准能编好。工钱他都是让我们随便给,有时给他还不要,我们就会将捉到的鱼分给他一点。”

  每当听到别人对竹器的赞扬,黄杞全都会会心一笑,满足地说:“作为一个残疾人,我没有被乡亲嫌弃过,这么多年来大家一直帮着我,只能用小小的竹器来报答了。”

你可以帮一下励志爷爷吗?

这种竹篮除了用于盛放年糕,还是件小工艺品,可以盛放水果等物品。因此,除了商家订购外,也适合普通市民居家摆放。有愿意帮助这位“励志爷爷”购买竹篮的,请拨打本报,本报将代为转达。

严正声明

文/林朝丰

图/通讯员刘苏东供图

编/王萌

出品/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发展中心

请尊重原创,欢迎个人账号转载,公众账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有99.%的机会,收到我们的律师函。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