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山西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9.html
(1)曾有一次,苏东坡和佛印禅师一同前去灵隐寺朝拜观音菩萨,当苏东坡看见观音菩萨还带着念珠,他感到很奇怪,于是问佛印禅师:“观音菩萨为什么要戴念珠呢?”佛印禅师回答道:“他要念观音菩萨。”苏东坡不解地问:“观音菩萨已经是菩萨了,他还要求谁呢?”佛印禅师笑了笑,说:“求他自己啊,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佛法无边,连佛菩萨都在求自己,凡人却总想着求他人,结果屡屡受挫。其实,在佛教看来,求佛不如求己,要时刻向内求,而不要总想着向外求。我们求佛拜菩萨,求的应该是自己,跟随佛陀的智慧与慈悲,在人世间修身养性、福慧双修。倘若平日里好吃懒做、少与人联络,不关心他人,没能耕种福田,自然毫无收获。由此看来,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人,遇事才求人的人,佛菩萨是不会保佑的,他们只成就人的善缘,喜欢那些积极向上的人。所以说,我们要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准备,时刻修正自己,努力奋斗,这才是我们最好的护身符。(2)我们常常抱怨,我都那么努力了,夜以继日的干,为啥还没有我想要的结果呢?总感觉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故事有一个版本写的是:一个人想修佛,佛菩萨给了他一只竹篮,让他在每天提水,什么时候篮子能把水装满了,什么时候就修成了。某一天,他的篮子快提满了,在井边他看到有一个母亲在打孩子,他视若不见的继续提他的水,等到快到家的时候,篮子把水漏了,他再去提,篮子再也存不住水了。他不理解,佛菩萨说,本来是为了培养你的慈悲心,结果你看到母亲打孩子,连一点慈悲心都没有,学佛又有什么用呢?有这样的一种人,平时好面子,争荣誉,夸海口,天天在群里推广东西如何如何?晒自己参加各种活动如何如何?但真遇到一件需要她(他)帮助,甚至只是举手之劳的事,她(他)居然都能做到视而不见,袖手旁观。当然你还没有理由责怪她(他),不然你就成道德绑架了,但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你的良心有几斤几两,自然很清楚。只怕日后,她(他)自己遇到困难,就会出现“再去提,篮子再也存不住水了”的结果了。(3)不交无用之人,不做无用之事。这是有些人的交往原则。但事事都讲“物质”的利,不讲“感情”的利,到后来,你可能真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平时我们交一些“无用”之人,做一些“无用”之事,或许“竹篮子”真的就不一样了。世上没有无用功,竹篮打水也不空。这有另一个版本的“竹篮子打水”的故事:有一对爷孙,每日清晨,都早起念书。一天,孙子问:“爷爷,我每天像您一样读书,可是我并不懂,而且合上书就全忘光了。这样读书有用吗?”爷爷没说话,转身拿了一个平日盛煤炭的竹篮递给孙儿:“你去给我提一篮水回来。”男孩试了好多次,可每次在他飞跑回家之前,水都会漏空了。看着孙儿筋疲力尽的样子,爷爷笑着指了指竹篮,孙子这才发现竹篮跟之前不一样了,从里到外都变得干干净净。多读书,哪怕不理解、记不住,也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你,不管是外表还是内心。这就正所谓,世上没有无用功,竹篮打水也不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6357.html
------分隔线----------------------------